媒体:人类的疫情过去了,中国经济的疫情该怎么治疗?(图)

大鱼新闻 财经 新冠疫情 2 months

内容提要:

虽然我们人类社会的疫情结束了,但在三年疫情防控过程中,这种防控模式投射到经济管理、经济运行中,已经形成了经济疫情。



2022年12月,我们宣布取消实施了三年的疫情防控措施。此后,人们生活、生产行动自由了,街上的行人多了,路上的车辆多了,景区的人气旺了,社会开始步入正轨了。

因此我们看到了,经济景气开始好转,人们有了消费的欲望了。所以,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但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了9.2%。

不过,虽然我们人类社会的疫情结束了,但在三年疫情防控过程中,这种防控模式投射到经济管理、经济运行中,部门对经济的管控日趋增加,国企快速扩张、民企日趋退缩。原本我们认为这可能只是一种暂时的经济现象,会伴随着疫情的退出而恢复常态。但在政策惯性、权力天然的管控欲等驱动下,在疫情防控措施取消之后,疫情经济模式并未如期退出。政府部门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让需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才能自我修复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积聚的冲突、矛盾和风险,不仅难以修复,反而可能会继续增加。



所以我们观察到了,市场与计划的冲突愈加强烈,信心与现实的相去甚远。人气兴旺了,购买频率增加了,但消费单价下降了,消费档次降低了。

我们还可以观察到,货币错配的情况愈加严重,需要资金的无法获得资金,账户上的钱多得不知怎么用的,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货币资源。投资失效、投资浪费现象也愈加常见,各地想方设法找项目来接纳投资计划,而越来越少地评估项目的经济属性。去年的社会融资存量增长了9.8%,增量增长了11.2%,但现价GDP只增长了4.6%。

从表层上看,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的经济问题:

一是居民收入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增长,导致需求不足,供给过剩;

二是我们一直希望用政府主导的投资来提振经济,但结果是进一步压抑了消费,增强了供给过剩;

三是我们希望用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信贷措施去刺激需求,但由于特殊的经济结构导致的资金错配,导致了资金的沙漠和资金的洪灾并存,导致产生了经济学理论上不曾出现过的伴随着货币宽松的物价下行;

四是长期的货币宽松和信贷漫灌,导致房地产债务风险和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扩散,使得货币宽松与化解债务风险同时出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中,而在经典的经济学中,货币宽松最后总是会积累债务风险,化解债务风险必须货币紧缩。



深入剖析,造成以上四大经济问题的,就是宏观经济上的疫情。只有退出宏观经济上的疫情措施,弱化有形之手对宏观经济的过度干预,将宏观经济最大限度地交由市场去自由调节,才会顺利地解决上述问题。

两会结束了,三郎观察到的,现有的经济政策依然是优先考虑国家主导的制造业和工业投资。

留给我们尽快退出疫情经济的时间其实已经不多了。因为三年疫情积累的补偿性消费在去年已经完全释放,劳动力规模在明显减少,人口老龄化快速加深,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正在从去年疫情放开的兴奋向失望转化。

在经济学中,市场并不完美,市场存在很多的缺陷,但是有缺陷的市场和有缺陷的政府相比较而言,有缺陷的市场远比有缺陷的政府可靠,因此大多数国家宁可选择有缺陷的市场。我们不应该在看到市场缺陷的同时,假设一个无缺陷的政府,来将原本属于市场的经济,完全交给政府。

工业化几百年来,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实行了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而实行封闭管制经济制度的国家,无一例外地存在经济困境、人民贫穷和国家落后。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也依赖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让我们一起祈祷、一起期盼,我们能够勇于继续改革开放,在宏观经济中早日退出疫情管控措施,让我们的经济,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中自我疗愈,自我发展。

 

相关新闻